照亮未来的
车头灯

柯珞克能否成为首款月销过万的斯柯达SUV?

在柯迪亚克发布时,新车菌就表示过对这款车的乐观态度,以及认为斯柯达如果不能将这款车卖好将失去翻盘机会等观点。不过伴随着柯迪亚克在国内的上市,新车菌的观点也稍有改变——因为以柯迪亚克的产品布局和价格体系来看,它并不适合冲量,至少在斯柯达的品牌旗下是如此。正当新车菌替斯柯达惋惜之际,柯珞克诞生的消息出现了。于是新车菌才恍然:原来斯柯达的后手在这里。

如今,这个“后手”终于上市了,价格也被定格在了最终的13.99万元-18.59万元。既然说是“后手”,新车菌自然是认为柯珞克要比柯迪亚克更适合冲量。然而问题是,“首款月销过万的斯柯达SUV”,柯珞克能胜任吗?

柯珞克与柯迪亚克的定位差异比想象的大

柯珞克与柯迪亚克之间的关系,想必很多人都清楚了——同一平台下的两款车,一个短版一个长版,类似于标致的4008与5008。

正常看确实如此,在海外市场这两款车也确实是这样搭配的。然而在国内市场,情况稍有不同——它们之间的定位差异被拉大了。这一点,我们从指导价的巨大价差就能看出来。

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意味着柯珞克的价格更厚道,亦或者说柯珞克的购买价值更高呢?其实不然。这背后,更多的其实是厂商刻意为之——通过配置差异来刻意拉开定位,以实现最合理的产品布局。一方面是柯迪亚克的相对高配起步——2.0T起步全系标配全景天窗,这可是连途观L也做不到的。另一方面,则是柯珞克在具体配置上的“精挑细选”——尽可能剔除一些不敏感但又影响成本的配置,把配置价格组合尽可能“优化”以符合主流群体的需求。

具体“优化”了哪里?例如很多人争议的扭力梁后悬挂。这种搭配虽然会招来一些吐槽,但无论轻量化还是成本控制都是合适的,并且实际性能差异99%的人完全开不出来。还有很多细节,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海外版的柯珞克。像后排扶手、小桌板,全液晶仪表等等,国产柯珞克都省了。低配款,不仅不给侧气帘,连侧气囊都省了。是厂家“黑心”吗?当然不是。目标就是为了实现柯珞克的定位下沉,也就是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价格体系。

以斯柯达目前在国内的品牌力和以往产品的销售情况来看,只有在10-15万元这个价格区间,斯柯达车型才具备冲量的可能。因此柯珞克要想实现销量突破,价格必须下沉到这个位置。至于15万以上的细分市场,对于斯柯达而言目前还处于开拓期,这些交给柯迪亚克和新速派去努力就行了。

柯珞克的价格体系确实具备“冲量”的基础

或许仍有人会对柯珞克的价格吐槽不断。不过大家不妨冷静下来想一想、比一比,就会发现柯珞克的价格(单指指导价)还是具备“冲量”基础的。

一个,是与同平台的轿车比。SUV如果与同平台的轿车等价,并且实用性不逊色的情况下,市场潜力更大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上市面上的这种组合并不多,但在斯柯达这里就出现了。感兴趣的人可以将柯珞克与明锐去比较,会发现配置相当的情况下,指导价也差不多。别忘了,明锐的后悬挂可也是扭力梁。明锐是目前卖得最好的斯柯达,月销过万是妥妥的,那么柯珞克呢?

另一个是与热门的核心竞品来比。柯珞克的核心竞品很清晰,就是同类车里卖得最好的逍客。从理性的角度,无论是尺寸、空间,柯珞克都明显要优于逍客,车内布局包括内饰设计也都占优优势。动力总成层面,柯珞克也基本上可以认为优于逍客。悬挂结构有差异,但除了技术帝以外(这个价位段的)主流群体对此并不敏感。价格层面虽然逍客起价也是13.98万元,但它是手动挡起步的。如果按自动挡起步来比,柯珞克已经有了一定的优势。逍客属于月销过万的产品,那么如果柯珞克做不到月销过万,主要的理由应该只能归咎于颜值了——毕竟逍客颜值好是公认的。其他因素,则或许还包括品牌、渠道等等。

小结:

最后再梳理一下国产柯珞克吧。它与海外版的柯珞克基本上已经不能算是“一个车”了。这么说,不光是因为它轴距尺寸加长,动力总成与海外版也完全不同,更在于它通过配置细节的“优化”,实现了它定位上的转变。这种转变说白了,就是往“简单大车”的方向上靠,亦或者说在向中国市场(这个价位细分市场的)主流需求上去靠。

也正是基于此,柯珞克不仅指导价制定得不错,下一步它在终端优惠也会有足够的空间(因为成本可控)。至于柯珞克最终能否成为销量过万的首款斯柯达SUV,一方面要取决于市场对其颜值的认同度,另一方面则在于给出终端优惠的时间与幅度。以新车菌主观看,后者更为关键——只要做到位,月销过万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透彻科技 » 柯珞克能否成为首款月销过万的斯柯达SUV?
分享到: 更多 (0)

透彻科技——照亮未来的车头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