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未来的
车头灯

一加 9RT 新品将于10月13日正式发布,为速度重新命名

透彻科技

10月8日,一加手机宣布将于10月13日19点30分举办主题为“速度有了新名字”的新品线上发布会,届时一加 9RT将在发布会上正式亮相,全面刷新性能旗舰的速度体验。

速度,一直是一加的产品基因。一加手机自成立以来就保持对速度的极致追求,致力于为每位用户带来轻快流畅的使用体验。硬件上,一加每代产品均采用时下顶级的配置,保证强悍的性能;软件上,一加专门成立快稳省团队,对手机的基础体验反复优化,上百次调试只为了几十毫秒响应速度的提升。一加对速度的追求,让用户尽情感受“旦用难回”的体验感。此次一加 9RT发布主题定义为“速度有了新名字”,势必传承一加速度基因,将轻快流畅进行到底。

凭借着对速度体验的极致追求,一加手机也获得了市场的青睐。今年4月份发布的一加 9R 依靠出众的产品力,首销当日全渠道销售额破亿,包揽各大电商平台全价位段手机品牌销量、单品销量及销售额三大冠军,好成绩的背后是众多用户对品质旗舰一加 9R的认可。即将亮相的一加 9RT,在一加 9R的基础之上进行全方位的升级,为用户购机带来一款理想之选。

一加 9RT秉承一加的速度基因,全面刷新速度体验,更多精彩敬请关注10月13日一加 9RT 新品发布会。

一加Buds Pro正式发布,定价799元,8月3日首销

透彻科技

7月29日,一加首款旗舰级主动降噪耳机一加Buds Pro正式发布,在主动降噪和专业音质等方面实现了全面超越。一加Buds Pro将在8月3日上午10点开售,定价为799元,现已开启预售。

作为一加全新的旗舰TWS耳机新品,一加Buds Pro以“再定义TWS旗舰”为目标,延续着一加只做精品的产品思路,凭借多项Pro级体验成为一加在声学以及 IoT 领域的标志性产品。一加 Buds Pro 实现了40dB降噪深度,降噪能力领先行业;搭载 11mm 大尺寸动圈单元和先进的蓝牙音频编解码技术LHDC,全面提升了音质表现,带来高品质、沉浸般的聆听享受。此外,一加Buds Pro还支持最多38小时的强劲续航和各项智能体验,让用户舒适便捷尽享好声音。

精妙设计与舒适佩戴的完美融合

设计上一加 Buds Pro延续了一加一直以来的美学追求,设计精妙佩戴舒适,共有默黑、独白两种配色选择。充电盒采用了独具一格的翻盖设计,整体造型减少曲面,增强棱角感,纤巧的外型高级感十足。耳机上采用了NCL工艺,并有光哑分离设计,金属光面是压感区,压下会有提示音反馈。耳机主体则是哑光工艺制成,有效减少脏污、不易沾染指纹。一加 Buds Pro单只耳机轻至4.4克,且重量主要集中在前腔,可以有效减轻佩戴时的下坠感。此外采用了符合人体耳道的人体工学设计,贴合耳道,入耳更舒适,进一步提升了耳机的长时间佩戴的舒适体验。

TWS耳机主动降噪的标杆体验

一加Buds Pro具备智能主动降噪功能,降噪深度可以达到40dB,当开启主动降噪功能后,可以瞬间将自己和嘈杂的外部环境隔开,让自己更专注、舒适地享受音乐。面对不同的外部环境,一加 Buds Pro内置三种降噪模式:弱降噪、智能降噪、强降噪。当开启智能降噪时,耳机的麦克风可实时监测外部环境噪音,根据外部环境噪音的变化,通过 AI 算法,智能动态切换降噪方案,实现智能降噪。当用户处身于类似图书馆、自习室的环境中时,会智能切换到弱降噪,而进入嘈杂的公交地铁环境中则会智能切换到强降噪级别,顺滑的智能切换让降噪如同呼吸一般自然舒适。一加Buds Pro还拥有通透模式,即便在开会、讨论的环节下也可佩戴耳机接收重要语音信息,同时不妨碍用户与身边的人交谈,一举两得。一加还针对耳压问题进行了优化,利用耳机麦克风滤波器针有效降低了耳压,让第一次佩戴使用主动降噪耳机的用户也能有更舒适自然的体验。

通话方面,一加Buds Pro 采用三麦克风 AI 通话降噪和抗风噪导管设计,有效减弱环境噪音的干扰,精准地拾取并放大增强人声,让语音通话更清晰、无干扰,就算在慢跑或骑行的场景下,依然能够做到通话清晰。

软硬件结合打造高品质声学享受

作为旗舰级TWS耳机,一加Buds Pro在音质上表现同样出彩。耳机采用了大尺寸11mm动圈单元和柔性复合振膜设计,让低频澎湃有力、中高频清晰明亮,在不同的频率范围内都能呈现悦耳动听的音质表现。同时,耳机配合双阻尼独立后腔设计,实现了更好的声学一致性,抑制过多的声音驻波,音质更干净,高低频更平衡。

除了硬件能力,影响TWS耳机音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蓝牙音频的编解码方式。一加Buds Pro采用了LHDC蓝牙传输技术,通过降低蓝牙传输延迟,提升传输速率,可轻松传递并保留更多声音细节,让每一条音轨都能清晰表达,让音质更细腻丰富。一加Buds Pro还支持个性化听感技术,可检测用户的听音缺陷,模拟一条个性化补偿曲线对声音进行听力补偿,让用户能够感受到更好的音质和音乐细节。

全面Pro级的旗舰耳机体验

续航上,一加Buds Pro 在主动降噪开启的情况下能够续航长达5小时,配合满电充电盒可获得总计28小时的持久续航表现;当关闭主动降噪功能,一加Buds Pro的续航时间可达 7 小时,配合满电充电盒可获得总计38小时的超长续航表现。同时,一加Buds Pro支持快速充电和无线充电,配合充电盒,可以实现“充电10分钟,听歌10小时”的强劲表现,持久使用无后顾之忧。

一加Buds Pro还有更加贴心的智能体验,支持蓝牙5.2低延迟双传、开盖闪连、佩戴检测、贴合度检测、便捷触控等功能,更可使用语音助手轻松实现相关操作,从佩戴到控制,实现了更便捷更舒适的使用体验。

一加Buds Pro定价799元,现已开启预售,定金50元抵100,享6期免息,8月3日上午10点在欢太商城、京东商城、天猫旗舰店、苏宁、一加授权门店线上线下全渠道开售。

一加携手日本潮流艺术家空山基推出OnePlus 9 Pro 空山基闪银限定礼

透彻科技

6月2日,一加手机正式宣布携手日本潮流艺术家空山基,以“全时空闪银”为主题推出OnePlus 9 Pro 空山基闪银限定礼。OnePlus 9 Pro 空山基闪银限定礼将包含一加 9 Pro 顶配闪银手机,联名限定手机壳以及联名限定T恤,全球限定1500份,售价5499元,将于6月9日上午10点限量开售。

空山基作为在全球范围极具影响力的潮流艺术大师,作品精致唯美,富有无尽想象与哲思。他最经典的作品“机械姬(Sexy Robot)”诞生于1978年,至今已经有43年的历史,对电影、艺术、潮流、时尚行业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成为著名的时代符号之一。本次是空山基首度与手机品牌跨界合作,空山基亲自参与OnePlus 9 Pro 空山基闪银限定礼中的限定手机壳和限定T恤的创作,作品呈现出未来的复古美感,极具收藏价值。

一加 9 Pro闪银配色采用了业内首创的漫反射渐变纹理工艺。为了让视觉效果更极致,一加团队足足耗费半年多,开发了150多个版本,才最终呈现极具质感的一加 9 Pro闪银配色。一加 9 Pro闪银配色后盖膜片的纹理雾度自上而下不断渐变,配合高亮的玻璃背板,呈现出上端雾面而下端镜面的效果,仿佛是沾染了一半水气一半空气的镜子,平静自然,又略带梦幻。当一加手机和空山基相遇,“闪银的艺术”展现无限可能。一加 9 Pro的闪银配色与空山基塑造的“机械姬”经典形象不谋而合,它的质感色彩与一加 9 Pro的闪银宛若一体,纯粹独特,带给用户无限的遐想空间。

一加 9 Pro搭载与影像传奇品牌哈苏携手打造的一加丨哈苏 手机影像系统,采用亿元定制的索尼IMX789主摄,支持12 Bit RAW色彩记录能力与多画幅切换拍摄,将影像能力提高到全新层次。屏幕方面,一加 9 Pro闪银配色采用下一代屏幕材料LTPO,搭载 2K+120Hz 自由高帧屏幕,让用户能获得更畅快持久的高帧体验。性能方面,一加 9 Pro闪银配色搭载高通骁龙™888处理器,标配UFS 3.1闪存,内置4500mAh超大电池,还搭载全新的Warp Charge 50W无线闪充,43分钟即可充满电。

OnePlus 9 Pro 空山基闪银限定礼是一加携手空山基带来的艺术潮品,将潮流艺术融入日常,为用户呈现别具一格的“闪银的艺术”。OnePlus 9 Pro 空山基闪银限定礼将于6月9日10:00限定发售,全球限量,用户可前往欢太商城,京东,天猫,苏宁购买。

华为坚称“不造车”的背后

透彻科技

编者按:“华为不造车,聚焦ICT,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这句话,从去年华为高调宣布进军汽车行业开始,一直贯穿华为高层对外言论中。

但华为的野心就止于此吗?答案当然不是。

11月14日,长安正式宣布与华为、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打造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此后不久,网上就流传着一则关于华为联手长安造车的消息。

华为坚称“不造车”的背后

消息显示,华为将联合长安汽车推出“保时捷”SUV,L4级智能驾驶,定价20-40万,车型是原保时捷设计师设计,车已经造出来了,除了底盘、内饰和电芯之外,所有的都是用的华为的解决方案,新车将于2021年上市。

对此消息,长安方面表示是消息不实。华为方面,在本月25日,任正非在其签发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中再次严正表示华为不会造车,甚至还说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文件的有效期只有3年。

华为坚称“不造车”的背后

一位传统主机厂的相关负责人对新智驾表示:“结合以往口口声声说不造手机,却在加紧造手机的历史,加上现在的产业布局,华为大概率是要造整车的。当年任总也是说,谁说造手机就处分谁,情况如初一辙。”

采埃孚中国研发总监綦平则认为,华为3-5年内不直接造车(OEM)应该是比较理性的决定,因为这方面经验积累不多,但是业务延伸至汽车产业是明确的。

尽管如此,华为想要在汽车行业一展身手的野心,业界心知肚明,而华为目前坚持称自己不造车,究其原因,还是时机未到,现在的华为需要的是养精蓄锐,而不是与传统车企巨头正面硬钢。

一方面,华为在汽车行业的经验还不能够支持其直接造车。造车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要整合全产业链的资源。虽然现在华为面向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具备了芯片、算法、通讯、硬件、甚至是电机、电芯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但是,不管是对于汽车复杂性的理解,还是自身的研发水平,尚不能比拟国际Tire 1。

另一方面,现阶段,华为坚持称自己不造车,原因在于其要消除主机厂对其戒心。毕竟,华为汽车业务的前期发展,还是要仰仗这些主机厂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在任正非签发文件出来后,朋友圈也有大佬打趣,这个文件有效期3年,华为从现在开始提供零部件,为确保3年后有新车,必须打消主机厂的顾虑。

押注汽车市场

当前,华为的处境相对有挑战。

今年7月份,国外媒体报道称,英国首相约翰逊表明,预期最快将于2020年逐渐开始从英国的5G互联网建设中逐渐淘汰华为技术。不久后,印度方面也宣布将华为公司从其5G互联网建设计划中去掉。

9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新禁令正式生效,在此之后,台积电、高通、三星以及SK海力士、美光等主要元器件厂商将不再供应芯片给华为。直到近期,高通CEO史蒂夫·莫伦科夫公开宣布,高通已经获得向华为出口4G芯片的许可。

英国、印度相继取消华为在其国际5G建设资格,给华为的运营商业务带来了沉重打击。美国的禁令也让华为的手机业务面临重压。此前,华为为保荣耀业务,甚至宣布将其剥离出售。此外,在企业业务方面,随着百度、阿里、腾讯的围剿,华为在云服务市场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目前,华为三大业务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但在面临重压之下,未来如何再继续承载华为这艘巨轮驶向远方,是值得思考的事。

在华为方面看来,汽车行业的未来价值无疑是巨大的。此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华为智能汽车BU总裁王军发表了对于未来智能汽车赛道的看法,他说:“这个市场足够大,从市场角度,我们看到的全是机会。”

华为坚称“不造车”的背后

华为智能汽车BU总裁王军

他继续解释道:“智能化的发展程度是一直往上走的,我们看到这个市场空间是往上走的,我们计算过,智能化的程度每提高1%,全世界部件(除美国市场外)市场空间可能扩大33亿美金。智能化的程度和电动化程度每提高1%,整个的零部件的空间就扩大了60多亿美金。”

基于此,不难看出,对于华为来说,未来的智能汽车市场无疑是承载华为继续前进的巨大机会。而华为也在汽车市场表现出强劲攻势。

事实上,华为进军汽车行业并不晚,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车联网业务部门,并发布了车载模块,但一直以来,华为在汽车行业一直不温不火,直到去年上海车展期间,华为高调宣布进入汽车行业,并逐渐向外界展示自己对汽车领域的业务布局。

在去年的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发布其更为详细的业务,可为合作伙伴提供一整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车云、以及智能电动,当时在华为内部,这也被称为“4 1”解决方案。

今年10月30日,华为正式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Huawei Intelligent Automotive Solution),其融合了上述华为的五大业务板块,并增加了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和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从而形成一个全栈式的智能解决方案。

华为坚称“不造车”的背后

纵观HI整个解决方案,不难发现,从三大计算平台,到三大操作系统,再到MDC自动驾驶平台,以及智能电动系统和快充技术,华为在汽车业务上的布局,几乎涵盖了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

也正因此,即使华为官方一再强调自身不会造车,但外界难免会猜测其正在为造车做准备。此外,11月14日,长安汽车正式宣布与华为、宁德时代三方共同组建高端智能汽车品牌的消息,更是加剧了华为将要造车的传言。

不过,就像前文所说,即使3、5年后,华为选择造车,但现在,华为的定位和目标还是很明确的,即定位tire 1,做增量部件供应商,对标博世。

王军坦言:“华为进入汽车行业是战战兢兢的,但未来,华为希望让汽车行业认可华为HI品牌价值的同时,让消费者信赖华为科技,信赖华为合作的车企,信赖我们共同造的车,信赖我们共同打造的品牌。”

车企和Tire 1的态度

未来的智能汽车赛道的发展是有无限潜力的,但现在的智能汽车赛道,无疑也是拥挤的。

互联网公司百度、腾讯、阿里,都借助自身的核心技术能力,为车企提供车联网解决方案,百度更是国内在自动驾驶领域布局最早,发展最好的公司。在自动驾驶芯片、AI算法、AI语音等细分领域,则有地平线、商汤、云知声等独角兽企业。

在OEM中,则有两个不同的分类,一个是传统主机厂,一个则是造车新势力。

传统主机厂最开始对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反应是略微慢的,因此,其最初与互联网公司合作,采用的是打包互联网公司整体解决方案。虽然现在仍有部分车企采用的是这种办法,但更多的传统车企,也越来越想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典型的企业如吉利和长城,吉利通过旗下的亿咖通,不仅仅自主研发车机系统,更重要的是,其还在自主研发芯片。长城在今年动作频频,更是打出了要从上而下进行自我革命的口号,成立了数字化中心,发布三大技术平台。

相比于传统主机厂的慢反应,造车新势力则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黑马,从一开始,造车新势力就具备了互联网基因,同时,像在车机系统、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上,造车新势力都是采用自研的成果,如理想的车机系统是自己打造,小鹏的自动驾驶也是自主研发。

华为坚称“不造车”的背后

基于此,此时的华为以Tire 1的定位进入汽车行业,真的会受到业内的欢迎吗?

对此,车企负责人对新智驾表示,传统车企对于华为的态度是配合的,响应国家号召,但是不会完全依赖。也就是说,车企需要华为的哪一方面能力,车企就会与其在哪一方面进行合作。目前车企与华为主要合作的类型是全栈式的车型开发,如广汽、长安、北汽等。

对于与车企的合作模式,王军也表示,要看车企自己的需求。华为没有特别的选择客户,客户愿意用华为的产品,华为有合适的产品匹配就可以了。

不过,綦平则表示,在零部件市场尚未与华为有什么交集,因为华为尚未大规模布局零部件业务。华为目前的强项在于芯片、软件、5G基础上的数据交换和管理,但是汽车方面的技术复杂性,似乎还有待加深了解和理解。毕竟,汽车对可靠性和对安全性的要求或消费者对其的要求、期待,是IT行业转型过来最不容易理解的。

从华为自身来说,此前王军也在媒体访问过程中表示,相比传统汽车厂和传统零部件供应商,华为的优势主要在软件、算法和生态。

华为自身在无线领域以及人工智能领域,都积累了大量的算法人才和模型,这些经验则可以用在车零部件产品里。此外,在操作系统系统和软件开发方面,业内皆知,基于鸿蒙系统,华为能够为汽车打造专属的车载操作系统。

然而,綦平对此则表示,鸿蒙操作系统是有发展前途的,但是要运作成有效的商业模式,还需要外力支持,如果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估计被国际主流OEM接受的可能性不大。

同时,针对最近华为火热的激光雷达,綦平也表示,激光雷达国内外有不少企业在做,华为的方案也不占优势。激光雷达的成本今后几年会大幅度下降,但是真正有意义的量产使用还有两三年时间,届时的成本比拼更有意义。

他继续解释到,业界普遍认为L4开始用固态激光雷达比较有意义,L4在乘用车大批量使用前,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使其技术可靠性提升,否则法律法规方面有障碍。

而关于华为造车的猜想,传统OEM负责人则认为华为是有优势的,他表示,华为在底层技术方面都掌握了,其定义汽车的灵活度很大,虽然对于汽车复杂性的理解不算足够,但华为的研发人员和投入大,能够很快进行学习。同时,相比传统OEM,华为还可以充分利用内容的生态资源。

不过,綦平则认为,仅靠华为自己造车用自己的系统是没有前途的,其先要挤入汽车行业,作为供应商,从零部件过渡至系统。

总结

近期,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说过:“特斯拉现在能做的,我们都能做。”

业内皆知,特斯拉之所以封“神”,一是在于其采用的全新电子电气架构,重新定义了汽车的智能化,另一个则是其激进的自动驾驶发展。

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是从分布式的计算方式转向中央计算单元的方式。据了解,目前特斯拉的电子电气架构已经是中央计算单元 域控制器的方式。

前文也有说道,华为的HI品牌的整体解决方案中,就包含了三大域控制器,其能够直接为车企提供服务。也就是说,华为是拥有能够重新定义电子电气架构的能力。同时,在车载操作系统、车机系统等方面,华为也有着相对完善的业务布局。

在自动驾驶上,华为MDC计算平台,以及目前正在研发的激光雷达,虽然解决方案相对来说并没有特别大的凸出优势,但在华为整体业务版图中,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基于此,不难看出,华为有重新定义整辆汽车的能力。但就像綦平所言,华为初入汽车行业,对于汽车复杂性的理解并不深,因此,从零部件供应商切入到汽车行业,逐渐加深自身对汽车行业的理解和认知,才是目前华为汽车业务发展的主要目的。

苹果发布会最全预测:史上最大 iPhone 要来了 ,还有这些新品值得期待

透彻科技

作者:换新言 李超凡,36氪经授权发布。

9月初知名爆料人 Jon prosser 预测苹果将在 9 月 8日上架新一代 iPad Air 和 Apple Watch,结果让无数用户和媒体扑了个空。

最终苹果只公布了发布会时间, 宣布将于北京时间 9 月 16 日凌晨 1 点举办线上发布会。「科技春晚」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今年苹果的秋季发布会可能不止一场,根据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预测,我们接下来几个月可能会看到三场苹果发布会,而最受关注的 iPhone 12 系列或许要到 10 月才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Mark Gurman 在上周成功预测苹果只公布发布会日期后,目前关于苹果消息爆料的准确率已经高达 86.9%,比我们熟悉的郭明錤还高不少。

图片来自:Apple Track

对于即将到来的苹果秋季发布会「连续剧」,我们不妨先来「剧透」一番苹果可能会带来的新品。

01 iPhone 12 系列:回归 iPhone 4 经典设计,性能堪比 MacBook Pro

虽然目前看来下周的发布会上很可能不会看到 iPhone 12 系列,不过这几台新旗舰曝光的信息已经非常多,基本可以大致拼凑出 iPhone 12 的样子。

首先在外观上,从邀请函可以推测 iPhone 12 将会增加「海军蓝」的新配色。

图片来自:The Designer News

此前苹果也曾在塑料机身的 iPhone 5c 上用过蓝色,不过这次的「海军蓝」应该和 iPhone 11 Pro & Max 的的暗夜绿一样,呈现在磨砂质感的玻璃后盖上。

除了「海军蓝」,非 Pro 版本的 iPhone 12 预计将沿用多彩的配色,亮蓝色、紫罗兰色、亮橙色这三款配色中可能有两个会成为 iPhone 12 的新配色。

图片来自:EverythingApplePro

iPhone 12 系列外观上另一个让人惊喜的变化,是将磨平的棱角拿了回来,回归 iPhone 4 硬朗的直角边框设计。

根据彭博社的消息,iPhone 12 系列中有 2 款 iPhone 12 边框会采用铝合金材质,另外 2 款高配机型采用类似新 iPad Pro 的方形不锈钢边框,甚至支持 Apple Pencil,因此 iPhone 12 看起来有点像手机大小的 iPad Pro 。

至于 iPhone 12 系列的尺寸,可以说是「小的更小,大的更大」了。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此前在一份报告中指出,iPhone 12 系列将包括 3 个尺寸共 4 款机型,可以和去年的 iPhone 11 系列做个简单对比:

iPhone 11(6.1 英寸)→ iPhone 12( 5.4 英寸)、 iPhone 12 Max(6.1英寸 )

iPhone 11 Pro(5.8 英寸)→iPhone 12 Pro (6.1 英寸)

iPhone 11 Pro Max(6.5 英寸)→ iPhone 12 Pro Max(6.7 英寸)

图片来自:MacRumors

双摄的 iPhone 12 提供了 5.4 英寸的选择,对于觉得 iPhone 8 太小,而 iPhone 11 Pro 太大的用户,这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顶配的 iPhone 12 Pro Max 将尺寸扩大到 6.7 英寸,这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部 iPhone。不过正因为 iPhone 12 Pro Max 屏幕更大了,刘海看起来也更小了。

iPhone 12 全系都将采用 OLED 屏幕,而且 Jon Prosser 曝光的 iPhone 12 Pro MaxPVT 测试机上手视频显示,这款机型新增了高刷新率选项,最高可开启 120 Hz 刷新率,并支持「自适应刷新率(Adaptive Refresh Rate)。

需要说明的是,PVT 测试机是正式量产前的最后一个阶段的测试机型,不排除苹果在最终量产时再进行调整。

同样是来自 Jon Prosser 的一张相机设置截图显示, iPhone 12 Pro Max 还会搭载激光雷达,这颗索尼制造的激光雷达在新款 iPad Pro 上已经出现,可以提升相机的自动对焦能力。

但激光雷达最重大意义还是推进 AR 应用的落地,实现更精准的空间感知和物体定位能力,在这次发布会的邀请函里苹果就埋下了一个 「AR 彩蛋」。

图片来自:appleinsider

当苹果将过去比较笨重的激光雷达装进 iPhone 里,距离 AR 眼镜这个被视为取代 iPhone 地位的革命性产品面世,可能真的不远了。

同时 iPhone 12 Pro Max 还将支持最高 4K/120 帧的视频录制和 4K/240 帧的慢动作拍摄,而目前 iPhone 视频录制最高只有 4K/60 帧 ,240 帧慢动作拍摄分辨率最高支持 1080P 。

iPhone 12 系列强大性能的核心来自于 A14 仿生芯片,这是全球首款 5nm 工艺芯片,也会是目前性能最强的手机 SoC 芯片。

据知名苹果爆料人 @Kymiya 透露,A14 仿生芯片的 CPU 性能相比 A13 仿生芯片提升 40%,GPU 性能相比上一代芯片提升 50%,可能集成超过 150 亿晶体管,甚至比桌面 x86 处理器还多。

MacWorld 称 A14 芯片多核跑分可能超过 5000,这个数据相当于 6 核桌面 PC 或高配笔记本 CPU ,甚至可匹敌 15 英寸的 MacBook Pro。

续航方面, iPhone 12 系列的电池则可能缩水。郭明錤在一份报告中指出,iPhone 12 系列的电池板因层数和面积都将减少,这将节约 40-50% 电池成本。

韩国监管机构 SafetyKorea 曝光的 iPhone 12 全系列电池容量显示,iPhone 12 容量只有 2227mAh,比 iPhone 11 减少了近 30%,当然不能忽略 iPhone 12 尺寸更小的因素。

此前 Jon Prosser 展示的 iPhone 12 Pro Max 尺寸更大,重量却比 iPhone 11 Pro Max 更轻,也侧面印证了电池缩水的消息。

根据郭明錤的说法,降低电池规格是为了抵消 5G 组件成本的上升。据悉 iPhone 12 系列采用的 Sub-6 和 毫米波两种 5G 组件成本分别为 75–85 美元和 125–135 美元。

苹果降低成本的另一个做法是不再随机附赠充电器和有线耳机 EarPods 。根据爆料人士 Ran Avni 曝光的 iPhone 12 包装盒显示,除了手机和数据线的位置外,几乎已经没有其他配件的空间。

图片来自:Wccftech

如果这个传言为真,那么今年的 iPhone 12 可能会成为第一款不配备充电器的 iPhone。不过郭明錤也表示,苹果取消附送充电器的做法,也可能会被 Android 厂商仿效。

谈到充电,iPhone 12 可能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变化,那就是支持磁吸无线充电。充电头网日前曝光了来自供应链的 iPhone 12 机身结构,机身背部内置了一圈磁铁,数量有 36 颗,另外还发现了疑似苹果 iPhone 12 磁吸无线充保护壳。

Apple Watch 和 Apple Pencil 用户对这个功能不会陌生。设备通过磁铁的吸引力与无线充电器准确定位、配对,让无线充电更加高效便捷,也算弥补了 AirPower 未推出的遗憾。

至于消费者最关心的价格,根据 @Komiya 的爆料, iPhone 12 系列的价格基本和上一代 iPhone 11 系列持平,也是因为前文提到苹果对成本的把控。

网 传 iPhone 12 各配置价格. 图片来自:Appledsign

据悉,iPhone 12 起售价格为 699 美元,iPhone 12 Max 的起售价格为 799 美元,而 iPhone 12 Pro 起售价 1049 美元,iPhone 12 Pro Max的起售价格为 1099 美元。

假如参照 iPhone 11 的国行价格,iPhone 12 的国行售价可能从 5499 元起。

总的来说,虽然 iPhone 12 系列电池可能缩水,但台积电表示 5nm 芯片相较于上一代 7nm 芯片功耗能降低 30%,整体的续航能力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此外还有像 5G、激光雷达等新配置,都让今年的 iPhone 12 变得比往年更有意义。重要的是,如今在电商平台的补贴下,iPhone 12 起售价还有可能下探到 5000 以下,这已经足以让人喊一句「真香」了。

02 新一代 Apple Watch,可能会有「哥俩」

相比 iPhone 12 系列,新一代 Apple Watch 的发布,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了。

Apple Watch Series 6 大概率会沿用上一代的 ID 设计,因为电池技术暂时未取得突破,所以屏幕尺寸应该不会增大,升级点可能主要在处理器、支持血氧饱和度监测、精神状态监测(压力监测)、睡眠跟踪、更薄的机身等。

Apple Hub曾预测9月8日上架新款手表

为什么说机身可能会变薄呢?我们留意到苹果在 watchOS 7 中取消了 Force Touch 按压交互,在新系统中,只要轻轻长触屏幕,就能获得过去 Force Touch 的交互动作。

而结合外媒 mobilesyrup 的消息,苹果正倡导开发者「以其他交互方式取代 Force Touch」,这也不禁让人联想 Apple Watch S6 可能会用其他交互动作去取代 Force Touch,也意味着,新一代 Apple Watch 的屏幕部分可能会有变动,表体也会变得更薄。

图片来自:9to5mac

据郭明錤预测,S6 还将拥有更强的防水性能、Wi-Fi 以及蜂窝传输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升,归功于新一代手表采用更多高单价的 LCP(液晶聚合物)软板,这些高单价的 LCP 软板将由东山精密,Avary Holding 和 Flexium Interconnect 供应。

更值得关注的是,苹果可能会同时推出一款「廉价版」Apple Watch,定位就像是 S6 的「小弟」,可能命名为「Apple Watch SE」。

网 传的「海军蓝」配色

据爆料人士 @Komiya 的消息,「廉价版」Apple Watch 极可能具有 Apple Watch Series 3 的外观,处理器与 S6 保持一致,但在功能上有阉割。表盘可能只有 42mm 的表盘可选,售价大概为 199 美元(非国行版)。

苹果的思路不难理解。目前官网在售的手表只有 S3 和 S5,S3 相对较低的售价剑指中低端市场;而「廉价版」Apple Watch,更像是 S3 的升级,用来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图片来自:Josh Thomas

03 全面屏的 iPad Air,你期待吗?

按照业界的猜测,本次发布会定会更新 iPad 产品线,可能只有传了很久的 iPad Air 4,也可能有 iPad 2020(iPad 8)。

关于新一代 iPad Air,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就开始有各种爆料。几乎每次爆料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全面屏」。

iPad Air 4 概念图. 图片来自:9to5mac

目前全面屏的设计只应用在了「老大哥」的 iPad Pro 上,如果要下放到其他系列,从 iPad Air 开始最为合适。

早前,小红书用户 @兰因如梦此前发布了有关 iPad Air 4 的说明书图片,这是一份西班牙语说明书。根据图片显示,iPad Air 4 用上了四边等宽的全面屏。即便边框和 iPad Pro 相比宽了一些,但依然「香」到飞起。

网 传 iPad Air 4 说明书. 图片来自:@兰因如梦

不过按照库克的「刀法」,Pro 级别的 Face ID 功能将被砍掉,iPad Air 4 的解锁方案可能是将Touch ID 集成在电源键上。当然,抠门精明的库克肯定也不会给 Air 配置四扬声器,所以这一代 iPad Air 将依然是妥妥的双扬声器。

另外,万年的 Lighting 接口,这次应该也会换成Type-C,如此一来,你的 Mac 的转接头和数据线,将可以共享给 iPad Air 4。

图片来自:appleinsider

关于处理器的升级,目前业界仍持有不同观点,基本上从 A12 到 A14 全猜了个遍,是否会比 iPhone 提前用上 A14 还真不好说,但更有可能的是从 A13 和 A12Z 这两款处理器中选择一个。

但 iPad Pro 2020 搭载的是 A12Z 处理器,如果 iPad Air 4 再使用同款处理器,那么两者的差异化就进一步缩小,势必要从其它配置上进行区分。

所以我们认为新款 iPad Air 最有可能采用 A13 处理器,性能强劲的同时也不会威胁到「老大哥」iPad Pro 的地位

图片来自:TechBitz

此次 iPad Air 的升级,可能会剑指 2018 款的 iPad Pro。毕竟当前 iPad Pro 2018 款到手价和 Air 3 相差不大,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更多人会选择性能、体验更好的老款 Pro,而非 Air3。

另外,iPd Air 4 的到来,也会让老款 Pro 黯然失色,甚至有望冲击最具「性价比」的 iPad。

关于 iPad 2020,亮点可能就不如 iPad Air 多了。

目前的爆料者大多认为,新款 iPad 的模具和屏幕都将沿用继续 iPad 7,只是处理器常规升级,从 A10 升级为 A12。

不过外媒 91mobiles 也有不同观点,认为 iPad 2020 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屏幕采用全面屏设计,尺寸升级为 10.84 英寸,只比 2015 年的初代 iPad Pro 屏幕略小一些。同时 iPad 2020 还配备了双扬声器以及 Type-C 接口。

iPad 2020 设计草图. 图片来自:91mobiles

按照 91mobiles 的说法,iPad 2020 将和 iPad Air 4 拉不开差距,苹果这样做的可能性比较低。

04 One More Thing

除了上述几款新品,下周还可能会看到苹果的首款头戴式耳机 AirPods Studio、Air tag 等产品。

根据目前的爆料信息, AirPods Studio 将支持主动降噪、头颈部检测、方向检测,有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可选,售价为 349 美元(约合人民币 2385 元),比 Bose 700 和 Sony WH1000-XM4 都要便宜。

而 Air tag 是一款带有蓝牙功能的小贴片,可用于追踪、查找钥匙、钱包等易于丢失的物品,与市面上常见的 Tile、Adero 等产品类似,可能还支持以 AR 形式来标注物体的位置。

Air tag概念图. 图片来自:xxx

至于首款 ARM 版 MacBook 可能要到 11 月才会发布,据 @Komiya 的爆料,ARM 版 MacBook 将搭载 A14X 芯片,电池续航长达 15-20 小时,重量不到 1kg,起售价格为 799 美元。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受疫情影响苹果的发布会均在线上举办,不过本周的发布会苹果将会在多个视频平台同步直播。

题图来自:EverythingApplePro

年轻人的5G轻薄自拍旗舰 vivo S7正式发布

透彻科技

vivo于8月3日在线上召开vivo S7新品发布会,轻薄自拍旗舰vivo S7正式发布。

S系列产品经理与S7产品经理一同出席,见证vivo S系列千万用户的里程碑

 vivo S7前后置大幅升级,前置率先升级至4400万像素双摄,再次突破vivo超薄机身工艺,力图为年轻人打造5G时代的标杆产品。

 携手老朋友刘昊然和新朋友LISA,解锁超S自拍的更多可能性。

2020年8月3日,vivo“照亮你的美”新品发布会在线上召开,正式发布vivo S7轻薄自拍旗舰手机。作为vivo主打年轻人的潮美系列,vivo S7更进一步,不仅在软硬件上大幅提升影像实力,并提出全新的“超S”理念,期望与用户一起突破限制,展现每一个独特的自我。作为老朋友的刘昊然与新朋友的LISA,也都“现身”发布会,与直播间粉丝一同揭秘vivo S7超强自拍功能。

vivo S7发布会现场

科技与美同行,打造年轻人与行业共同的“轻薄自拍旗舰”

对于vivo S系列来说,视觉不是审美的唯一方向。vivo S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将看得见又摸得着的审美输送给那些对生活品质有苛求的年轻人。于是这一次,vivo S从美学的角度向vivo S7的机身提出极限挑战,7.39mm新尺寸成就了它最薄vivo 5G手机头衔。配合vivo S7全新AG磨砂工艺,超出想象的握持手感将成为vivo S7在外观设计上的新突破。vivo S7彷如艺术品一般精雕细琢,带来了超薄、超轻、超质感的品质审美。

vivo S系列产品线经理张佳瑶现场讲解

对于S系列区别于其他vivo手机最大的卖点,vivo S7的自拍功能进行了全面升级。4400万像素AF双摄及f/2.0大光圈的硬件基础,持续领先且不断优化的五重超质感美颜和全新的前后置双重曝光功能,一方面让美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玩法也更丰富多样,质感不断提升。对于用户而言,vivo S7的自拍效果和新功能开发,在不断的朝大片效果靠近;对于手机行业而言,vivo S7的前置技术也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人像摄影”只能通过单反、后置来实现的认知。

vivo S7前置4400万像素AF双摄自拍

年轻实力派刘昊然和LISA共同代言 解锁vivo S7的更多可能性

本次发布会,vivo S系列的老朋友刘昊然亲临现场。这一次代言人刘昊然“变身”vivo S7的产品经理,在镜头前深度演示手机的自拍功能,无论是超近距离还是“长臂猿”模式远距离自拍,都能获得超清画质。对于此次合作,刘昊然表示很高兴能够和vivo S7继续牵手。从S6到S7,从夜景自拍到高清自拍,vivo S系列一直在提升自己的自拍功能,而自己的自拍技术也一直在提升。

vivo S7代言人

与此同时vivo S7的新朋友LISA也“现身”发布会,印证了她作为S7代言人一员的新身份。作为唱歌/跳舞全能潮流icon,LISA的加入为S7注入了新的活力。vivo S7期待与他们一起碰撞出更多火花,解锁更多超S的可能性,引领5G时代新潮流。

5G时代的标杆产品 vivo S7带给年轻一代新惊喜

vivo S系列今年迅速成长,vivo S6上市仅一个多月就达成百万销量,S系列仅诞生一年多就已突破了千万用户。作为一个年轻的产品系列,如此短时间内积累了如此大的用户基础,除了离不开S系列年轻、充满朝气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每代S系列手机都对年轻人的用机痛点进行深度洞察,不断升级。

vivo S系列诞生一年多就已突破千万用户

vivo S6得益于5G元年的市场环境,对于5G能够为年轻人带来哪些深度的生活/娱乐体验上的改变,vivo S7研发之时便下足了功夫。vivo S系列认为5G的普及将继续促进年轻人的“表现”与“分享”,而他们更多的通过“手机的镜头”完成。所以vivo S7大幅升级不仅只有前置静态的自拍,而是前后置整合式的静/动态全面升级,S系列“让世界看到我”的自拍理念,也将演进为“让世界看到多面的我”。vivo S7正是为年轻人准备的这样一个惊喜。

vivo S7售价

vivo S7作为2020年重磅产品,它将年轻人一起表达自我态度,乐享极致生活。vivo也将继续像S7一样,用更加挑剔和极致的追求去打造S系列,力求创造出让更多年轻人惊喜,心动和追随的科技时尚产品。

– 结束 –

关于vivo

vivo是一家以极致产品驱动,以智能终端和智慧服务为核心的科技公司。vivo始终坚持以独特的创造力,融合科技与时尚,设计让用户更加心动的产品,让消费者与数字化生活连接。秉承“本分、创新、消费者导向等”企业核心价值观,vivo在整个价值链中遵循并贯彻可持续发展策略,致力于成为一家更健康、更长久的世界一流企业。

vivo总部位于中国东莞,充分利用本地的人才资源,布局了全球化研发网络,覆盖深圳、东莞、南京、北京、杭州、上海、台北、日本东京以及美国圣地亚哥9个城市,范围包括5G通信、人工智能、工业设计、影像技术等众多个人消费电子产品和服务的前沿领域。目前,vivo在全球拥有5个智能制造中心(含品牌授权制造中心),分布于东莞、重庆、印度(大诺伊达)、孟加拉国(达卡)和印尼(唐格朗)。截至目前,vivo年生产能力近2亿台,销售网络覆盖30 国家和地区,活跃用户超过3.5亿。

关注vivo微信公众号“vivo”获取全面的企业、品牌及产品资讯。

更多媒体信息及高分辨率图片/视频资料,请访问:https://www.vivo.com/news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外号科技入选“德勤-亦庄明日之星”CEO李江亮出席颁奖典礼

透彻科技

外号科技入选“德勤亦庄明日之星”CEO李江亮出席颁奖典礼

2019年11月5日,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德勤(中国)共同主办的“德勤—亦庄明日之星”(2019)”发布会在京津冀全球路演中心召开,北京外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外号科技)荣获“德勤—亦庄高科技高成长明日之星”,外号科技董事长兼CEO李江亮先生出席了颁奖典礼,并代表公司上台领奖。

“德勤—亦庄明日之星”是“德勤高科技高成长50强项目”的区域评选子项目,被誉为“科技界的奥斯卡”。在往届“德勤高科技高成长50强评选”中,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企业均榜上有名。获选成为“德勤—亦庄明日之星”的企业将自动成为“中国明日之星”的候选企业,将与来自全国其他城市的入围企业一起,参与全国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角逐。此次德勤中国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同举办的此次评选活动,也希望能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挑选并表彰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稳健业务模型和强大增长潜力的企业,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带动区内的科技创新。

在此次评选活动开始之初,外号科技的团队就面对了评委会的严格实地考核,在参观公司位于北京中航技广场的全场景演示中心并和公司核心团队充分交流过后,评委会的各位领导给予了公司充分的肯定。尽管外号科技是一家基于可见光通信和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初创企业,尚处于快速发展期,但是外号科技创造的光场交互技术孕育着我们对未来商业世界的全新想象,真正打动了评委会。

外号科技独立研发的多形态的硬件设备和视觉模组,将计算机视觉、可见光通信、空间定位技术和公司自主研发的算法紧密结合,将物体位置和姿态信息以厘米级的精度实时传播,部署了近200项发明专利。包括智能手机、AGV机器人、无人机、MR眼镜在内的一切带有摄像头的智能设备通过扫描公司的硬件产品,可以获得数项超级能力:直达200米的信息通信、厘米级高精度定位、跨平台多人混合现实、大场景协同实时建模。公司将充分利用上述能力,用光场构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链接,期待未来增强现实的乐趣跨时空同步。

截屏2019-11-06下午8.25.50.png

小米刮骨疗伤的 365 天

透彻科技

2018 年 7 月 9 日,成立于 2010 年 4 月 6 日的小米,用 8 年零 3 个月外加 3 天的时间,完成了从一个创业公司到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蜕变;由此,小米成为港交所首个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创造了香港史上最大规模科技股 IPO,同时也是当时历史上的全球第三大科技股 IPO。

对于小米来说,上市本身固然是一种荣耀;但从小米上市后的种种动态来看,上市又像是一个艰难的自我变革历程的开始,而小米的股价也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呈现出并不理想的结果——但同时,小米也并不松手,积极应对。

到如今,已经是小米上市整整一年。

小米刮骨疗伤的 365 天

7 次架构调整,雷军打造正规军

其实,在小米从一家创业公司一路成长而来的过程中,架构调整以及随之而来的人事变动,并不算罕见;只是,在上市之后,小米的架构调整变得前所未有地密集——在上市后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小米进行了七次的架构调整。

那么,为什么小米上市后架构调整的节奏如此密集?

这个问题,也许可以从小米在 2018 年 9 月 13 日的第一次架构调整中找到答案。当时,雷军在宣布调整的内部邮件中表示,为了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组织管理、战略规划放到头等位置,建立更具前瞻的战略领航和更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能力,公司决定对组织架构进行了系统性调整。

小米刮骨疗伤的 365 天

值得注意的是,雷军在这封内部信中随之谈到了 “本次调整” 的主要内容是强化总部职能,发掘更多年轻人——但其实也暗示了该次调整只是其中的一次。在该次调整中,小米成立了组织部和参谋部,负责人分别是小米高级副总裁刘德和王川,都向雷军汇报;当然这次调整中还有一系列的变动,然而组织部和参谋部的成立,成立小米在此后诸多架构中的前提。

关于这一次的架构调整,雷军在接受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采访时表示

早期的小米,我们的打法有点像游击队,或者特战队,创造了很多奇迹,锻炼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干部,这是我们非常珍贵的财富。但今天小米营收过千亿,员工近两万,再靠打游击,肯定不行了。要能打运动战、能打相持战,更要能打大兵团作战,我们就必须要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集团军。

雷军也在那次采访中强调,那一次的架构调整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两年小米还会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优化。

后来到了 2019 年 1 月 11 日,雷军在小米公司的年会上表示,2018 年是小米组织建设的开局之年,公司做出了史上最重要的组织架构调整,开始了从游击队向正规军的转变——显然,这里指的就是小米在 2018 年 9 月的那次架构调整。

通过此后的后续多次调整,小米完成了 6 个部门的整体构建,其中包括财务部、参谋部、组织部三大部(各部门的负责人分别是周受资、张峰和刘德),以及三大集团委员会,即质量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和采购委员会(各委员会的主席分别是颜克胜、崔宝秋和张峰),另外还有由朱印执掌的设计委员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架构调整过程中雷军和王川的角色变化。

小米刮骨疗伤的 365 天

一开始王川被任命为参谋长,随后又被委任为中国区总裁(详见雷锋网此前报道);再后来小米发力大家电业务,王川被调任负责大家电,而雷军则亲自执掌中国区,亲自担任中国区总裁;再后来参谋长由王川调整为张峰,后者同时也被委任为小米采购委员会主席——这一系列的变化,其实也反映出小米内部的业务重心调整和随之而来的人事变动。

但无论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变化,雷军真正的目的就是打造一支正规军。

一面刮骨疗伤,一面加大投入

在上市一年来,雷军为小米确立了一个最重要的战略,也就是手机 AIoT,这两个方面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首先是手机业务。小米的手机业务毫无疑问是核心业务,同时也依然是小米在整体营收方面的根基。在小米最新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中,小米手机业务的营收占比为 60% 出头,这一方面表明小米的营收结构越来越平衡,另一方面也说明它的主体地位。

放眼过去的一年,小米在手机业务上可以说是进行了两方面的深刻调整,一方面是红米品牌独立为 Redmi,另一方面就是小米品牌的手机在产品线方面的梳理。在雷锋网看来,Redmi 品牌的独立实际上是小米在定位、渠道、产品等方面对小米的整体手机业务进行的一次区分和切割,目的是打造品牌协同效应;而小米品牌的手机产品线梳理则是对小米作为一个手机品牌本身的一次净化——毕竟,过去小米的手机产品线的确过于混乱了。

而伴随着这些调整,雷军实际上也是同时调整了手机产品的发布节奏。

小米刮骨疗伤的 365 天

比如说在 2018 年的下半年,红米手机几乎没有推出新品,这些都是淡化红米的存在感,为了 Redmi 独立做准备;而到了 2019 年上半年,Redmi 全线发力推出了多款产品,也是对 Redmi 品牌认知的强化。

针对小米手机,2018 年下半年只推出了小米 8 系列的衍生机型和(伴随着 1 亿出货量成就达成而发布的)小米 MIX 3;到了 2019 年,除了小米 9 系列,小米的着力点其实是在最新推出的 CC 系列,其目标群体(女性)也与小米以往的用户群体(发烧友)形成差异化,为此有着浓厚工程师情结的雷军甚至在小红书上开设了自己的账号——可以说是非常拼了。

可以看到,经过一系列的产品发布节奏调整和雷军在 6 月份公布的产品线梳理,小米在手机上整体的产品矩阵开始显得清晰起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小米经历了国内手机出货量下滑的阵痛,但从长远来看,正是这样的刮骨疗伤,才会有助于小米手机业务的持续发展。

除了手机业务,小米对 AIoT 的强调也是无以复加——在年会上,小米宣布正式启动 “手机 AIoT” 双引擎,这也是小米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同时,雷军也在内部表示,AIoT 不仅仅指的是 AI IoT,也指的是 All In IoT。

为什么小米对 IoT 业务如此看重?

因此从业务来看,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小米的 IoT 业务发展非常迅猛,已经成为小米未来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整个 2018 年,小米的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收入由 2017 年的 234 亿元增加到了 2018 年的 438 亿元,增长率为 86.9%。

小米刮骨疗伤的 365 天

正是因为如此,小米在过去一年内又进军了电视之外的空调、电磁炉、洗衣机等业务,并且派出了小米电视业务的功臣王川来亲自带领,颇有开疆拓土、重新创业的意味。另外,从业务关系来看,小米在 IoT 方面一骑绝尘,而手机与 IoT 的协同关系,也是小米相对于其他手机厂商的优势所在。

在雷锋网看来,在过去的一年里,小米对手机业务是重整旗鼓,对 IoT 业务是加大投入;虽然二者很难在短时间里呈现出外部可见的效果;但是从内里来说,二者都是小米正在积极求变的正向之举,其意义都指向了未来。

雷锋网总结

在上市一周年之际,小米还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好消息:位于西二旗的小米科技园新总部终于落成可以入驻了。对于创业以来一直在漂泊的小米来说,终于有了一个可以稳定根基的安身之处;而在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看来,某种意义上,小米的业务策略也终于在一年的调整中找到了自己的安身之处。

至于股价,也许雷军在上市当天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话可以作为参考:

从长时间来看,一家好的公司肯定是一个好的股票,这是从长时间来看。反过来说,一个好的股票未必是一个好的公司,因为股票有的时候有涨有落。

李彦宏和小度最强互动,王海峰发布鸿鹄芯片,百度音箱大变身

透彻科技

发布鸿鹄芯片、宣布与华为麒麟合作、发布智能音箱多个新品、智能小程序进入新连接,这一次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可谓是诚意满满、亮点十足。从百度大脑开始,各条业务线也同时宣布进入5.0时代。

7月3日,每年一度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如期而至。即使北京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也抵挡不住与会者的热情。今天,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带领百度各业务版块的领军人物一一亮相。

过去一年,经历过架构调整、经历过高管更迭的百度,在2019年会哪些新的思考与探索?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在大会现场见证了百度进入崭新AI时期的重要时刻。

李彦宏带来的4个惊喜

开场演讲留给李彦宏。他快步小跑登上舞台。他表示,这是百度第三次举办AI开发者大会,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AI不能产生万物,但是可以唤醒万物。

李彦宏和小度最强互动,王海峰发布鸿鹄芯片,百度音箱大变身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

李彦宏带来的第一个惊喜是小度智能音箱的更新。他表示,这次最大的更新是全双工、免唤醒能力,小度音箱变得更加听话懂事。这意味着这次不仅能连续对话,更重磅的是不用唤醒词,有些话是跟它讲,有些话不是的,小度音箱都能第一时间智能识别。李彦宏现场演示中英文混搭,小度音箱也能识别。

第二个惊喜是交通出行方面的成果。

1)自主泊车,带来最后一公里的自由。李彦宏谈到,现有停车位没有被很好利用。停车占用司机的30%驾驶时间,百度希望用AI来替代。从现场播放的视频来看,百度自主泊车能够做到遇到障碍自动停车,动态障碍物穿行紧急制动、人车分离后自动排队行驶以及路测行人正常通过不受干扰等功能。

2)小度车载能力升级。现场,李彦宏与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通过小度在家进行了场外连线,给李书福的车打通了电话并发送了会场地址,随后李书福到场。李书福介绍,目前吉利汽车已开启全面搭载小度系统,打造“一款聪明的车”。而未来的汽车,不仅仅拥有智能大脑,而且能够实现线上线下高度融合超级享受,万物相连,满足各种需求并带来新的惊喜。现场,百度宣布与吉利达成战略合作。

3)路的智能。李彦宏谈到,除了车的智能,路的智能也同样重要。路灯的优化可以减少通行时间,百度目前在河北保定已上线智能红绿灯系统,搭载很多实时监控能力,行车延误时间减少20%-30%。

李彦宏和小度最强互动,王海峰发布鸿鹄芯片,百度音箱大变身

李彦宏与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

第三个惊喜是金融数字人。在金融领域,百度和浦发银行打造了超级员工“金融数字人”,7×24小时工作,从声音、外形、语气、语调、表情、动作等方面对人进行刻画,算得上是金融领域的一项创新。浦发银行副行长潘卫东表示,这是浦发和百度深度学习联合实验室创新成果。

第四个惊喜是百度大脑在寻人能力上的演示。李彦宏谈到,从百度AI寻人启动至今,用户发起的照片比对已经超过20万次,百度已经帮助超过6700个家庭重新团聚。很快,百度AI寻人就会覆盖民政部全国1600家救助站,并且还将接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等更多机构,帮助到更多的人和家庭。

最后,李彦宏用“Do Better 科技为更好”总结了他的演讲。他强调,技术是百度的信仰,“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是百度的使命。百度人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在积极用技术去解决多种社会问题,用科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发布鸿鹄芯片、携手华为麒麟    王海峰:百度大脑进入5.0时代

紧随着李彦宏走上台的是百度CTO王海峰。他重磅宣布了百度大脑的全新升级。可以说,这是自5月31日百度宣布多年空缺的CTO将由王海峰担任之后的第一次出现在自家会议上。作为李彦宏口中的“百度培养多年的技术领袖及优秀领导者”,王海峰显然承担着百度技术的使命。

李彦宏和小度最强互动,王海峰发布鸿鹄芯片,百度音箱大变身

百度CTO王海峰

王海峰首先在现场演示了与一个倒茶机器人的互动(茶博士),展示了精准定位、视觉识别、实时对话的能力。他指出,百度的AI技术在强调开放,百度AI平台上的130万开发者可以自己调度这些技术开发自己的应用。

对于百度大脑而言,2010年0.0 时代开始基础能力积累,AI布局初具雏形;2016年1.0 时代完成基础能力积累,AI能力初步开放;2017年 2.0 时代构建完整技术体系,AI能力全面开放;2018年 3.0 时代多模态深度语义理解,AI能力多维度多层次开放。

李彦宏和小度最强互动,王海峰发布鸿鹄芯片,百度音箱大变身

他宣布,百度大脑5.0正式发布,将现在的整体架构将认知层进一步整合,将自然语言和认知层也整合在一起,同时右侧加入横跨各层的独立安全模块。目前已建成软硬一体化AI大生产平台,具备标准化、模块化、自动化的能力。与此前历史上每项大发展的科技一样,最后都会进入大生产的阶段,目前百度AI已进入这种阶段。随后他进行了语音识别SMLTA模型、语音合成风格迁移、实时合成虚拟形象、基于知识图谱的视频语义理解、机器同声翻译等多项技术展示。

王海峰强调,目前的算法快速发展,比过去几年增长了30倍。但是算力缺口很大,较过去几年扩大了30万倍。因此在AI计算架构下面临两大挑战,即算力与效率。在现代社会多元化场景下,对算力和效率有不同的需求。

随后他重磅发布百度远场语音交互芯片“鸿鹄芯片”。鸿鹄是远场语音交互芯片,核心能力是远场阵列信号实时处理,高精度超低误报语音唤醒,离线语音识别。核心参数上,有HIFI4自定义指令集,双核DSP,超大内存,包含TCM Cache SRAM,100mW功耗,车规级标准。

最后,王海峰与华为消费者BG软件总裁王成录博士联合宣布,百度飞桨与华为麒麟芯片达成深度合作。这意味着百度深度学习平台将运行在华为自研的全球领先的芯片上,充分发挥各自在软、硬件方面的优势,给外界带来强大能力。

百度已有小程序数突破15万个   沈抖:新连接战略显成效

随后,刚刚晋升为百度高级副总裁的沈抖亮相,他同时还是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MEG)总经理。整场演讲,他重点谈到了百度现有的新移动新生态,包括百家号、百度APP、百度智能小程序等。

对于百度APP的推介,成为其中一个亮眼的环节,因为还有当红流量明星、百度APP超级探索代言人邓伦与沈抖现场互动。无论是在百度APP搜索“邓伦”时出现的很多动态效果还是向百度APP询问樱木花道和科比谁更高,百度APP的呈现结果都十分智能。

沈抖同时提到百度小程序目前已有小程序数15万个,2.5亿个月度活跃用户。他展示了与蛋壳公寓、轻松筹、上海车展、广东卫视等合作方的小程序,并为这些合作方提供搜索入口、信息流入口、百度地图入口。

沈抖强调,百度将用AI更好连接人与信息,而百度的移动生态将创造的新连接也将更大。

“秒变电视”大金刚音箱售价199块  景鲲:智能音箱已经不再是音箱

紧随其后,百度副总裁、百度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LG)总经理景鲲上台。他是目前热门的百度音箱的当家人,整个演讲紧紧围绕小度展开。

目前,小度成绩喜人。截止到2019年6月,小度助手激活设备量已经超过4亿台,月交互次数已经超过36亿。另外据Canalys等三家机构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小度智能音箱出货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三,中国第一,成长非常迅猛。

他宣布小度助手5.0发布,性能全面提升。主要有4大能力:

1)全双工免唤醒:识别场景内外的对话。

2)家庭信息流:百度APP强大信息流,与小度互动越多,小度越懂你。

3)家庭通讯与通知能力:家庭固话、手机、语音留言、多方视频通话。

4)小度电话大全:打通百度地图的能力,附近的学校医院餐厅的电话已集成进来,这样的交互非常便捷。

此外,对于开发者生态,景鲲表示,目前小度上已经有33000 开发者,2400 优秀技能。智能音箱不再是音箱,小度在家中,第三方技能已成为第一大应用,使用次数超过音乐和长视频。

重磅的环节是小度智能音箱的发布。一款是:小度智能音箱大金刚,全金属包装,十分酷炫,是与爱奇艺深度合作的全球首创智能音箱DLNA投屏,无需配件,音箱秒变电视,售价仅需199元;一款是小度智能音箱PlAY青春版,活力四射,目前可以接受预约;一款是小度在家1C-4G版,全球首款可移动有屏音箱,支持Nano SIM卡,是家庭通讯中心,多场景适用。

景鲲感慨,三年前的“小度小度”开启了百度智能音箱的梦想,而三年后的今天,他们集中展示小度的业务进展,这意味着当初所种下的梦正在成真。

自动驾驶达成多项重量级合作   李震宇:Apollo开放平台升级17大能力

作为百度重点押注的业务,自动驾驶在近几年迎来了一个发展热潮。百度副总裁、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IDG)总经理李震宇带来了有关百度自动驾驶业务的演讲。

他指出,2019年是百度阿波罗开放的第二个年头,针对阿波罗的开放应用,在新零售、农业、教育、工程等多个领域已经有落地应用。百度目前测试里程达到200万公里,测试车辆达到300辆,测试城市13个,新增相关专利538项,并于近日获得T4级牌照,该牌照适用于复杂城市道路场景。

目前,百度已与一汽红旗合作无人驾驶出租车前装生产线,可以实现3.6分钟下线一台L4级乘用车。至此,百度从此前的测试阶段走向运营阶段,并推出Apollo GO。Apollo GO始于长沙,带来城市级智能化升级,政府、科技公司、车企强强联合,道路基础设施也再次升级,加载5G。

他与其他多位高管一样,也宣布了Apollo 5.0时代的到来。Apollo 5.0包括Apollo开放平台的升级和Apollo企业版解决方案能力的提升。其中,Apollo开放平台升级了17大能力,并加入数据流水线。将数据采集、训练、验证整个流程打通,整个过程包括智能数据采集器、开放合成数据集、大规模云端训练、自定义仿真验证器、开放数据应用集,半小时完成数据标定。

此次发布会上还推出阿波龙公交车(Minibus车型升级),并将从封闭道路走向开放道路,在南昌正式试运营;新的自动泊车方案,融合车、云、图、场方案,并应用于威马汽车;小度车载OS在奇瑞、福特等汽车上量产面市,并搭载此次小度助手升级一次唤醒多次交互。

百度的智能通信控制系统也将规模化部署,该系统能力涵盖:感知部分,可以检测到行人、车辆行驶状态;延判部分,有数十亿公里的路况跟新信息;实时控制,百度推出智能信控系统,代替智能交警梳理交通,在保定的试运行中,交通延误时间减少20%-30%。

最后,百度联合宝马、大陆、戴姆勒、英飞凌、英特尔等11家公司、46名专家,发布《自动驾驶安全第一》安全文件,该文件全面阐释自动驾驶领域如何贯彻现行汽车安全标准的技术文档。

百度智能云的AI专利全行业第一     尹世明:行业普遍面临三大难题

主论坛压轴出场的是百度智能云。百度副总裁、百度智能事业群组(ACG)总经理尹世明强调,百度智能云能把百度AI的能力释放出来,推进人类享受AI红利的进度。

李彦宏和小度最强互动,王海峰发布鸿鹄芯片,百度音箱大变身

百度副总裁、百度智能事业群组(ACG)总经理尹世明

他提及,百度已成为单季度收入突破10亿最快的云厂商,成为行业大玩家,和AI相关的云专利,全国第一。此前基本保持一个季度前进一位的速率(在2018年第四季度为国内第五,在2019年第一季度已成为国内第四),但是往后走竞争会更加激烈。

他着重指出,目前产业上云和AI,都普遍面临三大难题:

1)技术迭代问题。AI、IoT、边缘计算等风口接踵而至,靠企业自己是跟不上的。

2)开发路径问题。企业愿景落地需要工程化,而工程化的核心是简洁和容易、成本低廉,企业很难做到。

3)解决资源需求问题。目前企业积累的海量数据智能怎么调度依然是考验。

在这些需求之上,百度提供场景化的能力,百度会把个场景的模型库总结,给企业做定制版本,最大化降低企业成本。生态上,百度智能云有200 生态合作伙伴,百度云智学院推进百万开发项目。

尹世明总结到,人们会逐渐享受AI时代带来的红利,人们会像拥抱蒸汽机、电力、拥抱二进制、拥抱芯片一样拥抱AI。而百度智能云是把AI能力释放出来,让人类用起来。

雷锋网总结

整体来看,百度正卸下那个只做信息流的百度标签,与AI技术靠的更加紧密。李彦宏口中的“产业智能化”被各大高管完美诠释。这传递的信息是,百度依然是技术驱动的公司,依然是创新力十足的企业,依然是AI能力最牛的厂商。

而且,百度更加强调开发者生态,无论是移动生态端还是智能硬件端亦或是智能云,都在向开发者抛出橄榄枝。目前的150万开发者在百度AI能力之下,会引爆一个新的开发者形态。

这一次,百度的舞台留给了新任的CTO、更年轻的沈抖以及景鲲们,也正好说明了一个新的百度正在重塑。在AI之路上,百度依然不妥协。(

售31.39-36.39万元 新一代宝马3系上市

透彻科技

6月22日,华晨宝马宣布第七代宝马3系(G20/G28)在中国市场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6款车型售价区间为31.39-36.39万元,价格详细请见下表。此次上市的车型是标准轴距和长轴距版本的325车型,入门的320车型(确认将搭载四缸发动机)和动力更强的330车型将于2020年正式上市,同时宝马3系也将在未来推出新能源车型。

全新一代宝马3系 指导售价
车型 售价(万元)
325i M运动套装 31.39
325i M运动曜夜套装 32.99
325Li 首发版 32.39
325Li M运动套装 34.69
325Li xDrive M运动套装 36.19
325Li M运动曜夜套装 36.39

汽车之家

『全新华晨宝马325Li』

汽车之家

『全新华晨宝马325i』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 新车介绍:
外观设计摸透消费者心理,天生运动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

  由华晨宝马生产的新一代宝马3系,在中国市场上继续提供长轴距版和标准轴距版供消费者选择,外观设计上二者与海外版保持高度一致。配色方面,新车提供碳黑色、开士米银、墨尔本红、矿石白、曜目金和波尔蒂芒蓝6种外观车漆,以及摩卡色、干邑色和黑色在内的3种内饰颜色。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

  标志性的双肾型进气格栅,视觉效果更加立体,同时“开眼角”大灯组设计更运动的同时,造型也像曾经的四圆灯天使眼致敬,通过全新的L型日间行车灯达到同样的视觉效果。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

  侧面来看,新车相比F35代的宝马3系更加具有力量感,整体流畅运动的同时,无时不刻具有爆发力,长轴距版和标准轴距版同时标配18英寸轮圈(四种款式)。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车型的长轴距版和标准轴距版侧面设计完全一致,不再像老款一样,能够通过C柱装饰条设计来一眼区分长轴距版和标准轴距版。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

  而在车尾部分,新车采用了平直锋利的尾灯组轮廓,内部L形的红色灯带营造出了凌厉的视觉效果。尺寸方面,新一代宝马3系的长宽高分别为,长轴距版4829/1827/1459mm,轴距为2961mm;标准轴距版4719/1827/1459mm,轴距2851。相比海外版车型,全新3系长轴距版的轴距有着110mm的大幅度增加。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首发版

『新一代宝马3系首发版』

  此外在个性化设计上,新一代宝马3系提供豪华设计套装(首发版)和M运动套装可选,同时在M运动套装之上还提供M运动曜夜套装,从而充分满足消费群体对于外观的个性化需求。其中,新一代3系M运动曜夜版,在采用M运动化包围的基础上,整体采用黑色装饰条和外后视镜设计,整体视觉效果更加突出。

内饰变化翻天覆地,搭载iDrive 7.0系统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

  如果说新一代3系的外观是一次进化,那内饰绝对是一次变革。延续自新一代宝马X5的设计思路使得新车的豪华感提升明显,同时iDrive 7.0系统的搭载,也让科技感大幅提升。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和10.25英寸触控中控显示屏UI设计更加扁平化,符合当下的潮流。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

  同时像无线CarPlay、手机无线充电器、11色氛围灯等配置也出现在新车之上。当然如果你想保留一份驾驶感觉,全新的M型运动方向盘、换挡拨片和最新的电子换挡杆一样可以时刻唤醒你的驾驶欲望。

专为中国市场提高后排舒适性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

  作为一款提供长轴距版的车型来说,后排同样是重点。新一代宝马3系长轴距并没有简单的处理加长的后排,而是单独为中国市场开发了全新的舒适座椅,座椅填充物厚度最多增加20mm,使得乘坐感受更加柔软,同时后排头枕也额外增加软枕设计,从而提升后排乘客的乘坐感受。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

  在驾驶辅助方面,新一代宝马3系能够实现L2级别自动驾驶辅助,全车一共布置了24个雷达传感器,包含了前后共12颗泊车雷达、全景影像的4颗摄像头、前方的毫米波雷达、前风挡上方的3颗驾驶辅助摄像头和前后共4颗短距离侦测雷达,可以实现50米自动循迹倒车、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主动刹车、车道保持等功能等。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

  此外,像只能降阻进气格栅、迎宾光毯、全景天窗(仅长轴距版标题)、16扬声器Harman/Kardon高端环绕声音响系统、BMW智能个人助理、数字钥匙功能等均会出现在新一代宝马3系之上。

● 空间表现: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

  空间表现上,可以看出新一代宝马3系(参数|询价)在空间表现上还是非常不错的,身高178cm的体验者坐进前排,将座椅调至最低后头部空间为一拳。保持前排座椅不动,相同体验者坐进后排,腿部空间大于两拳,头部空间为三指。

● 动力参数: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

  动力方面,新一代宝马3系将搭载宝马升级后的新款B系列2.0T发动机(B48TU),先期提供最大功率184马力,峰值扭矩300牛·米的325i/Li车型,后续还会推出最大功率258马力,峰值扭矩400牛·米的330i/Li。传动方面依然匹配来自ZF的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 试驾感受: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

  驾驶方面,我的同事在新一代3系上市前期在赛道上试驾了325Li车型,主观感受上,动力响应依旧很快,但相比老款更短的油门踏板行程,使得G28在发动机中高负载区域加速能力更有优势。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M运动曜夜版

  而在底盘方面,此外被证实的新一代宝马3系长轴距版取消防倾杆设计,主要原因是新的车身刚性有了较大提升,即便没有防倾杆也可以保证底盘后部的刚性。另外,避震器采用了双桶形式,后段能提供一定的支撑力。从体验上来看,取消了防倾杆后车身的弯道姿态也并没有特别夸张,侧倾表现也处于比较合理的状态。

● 新车历史:

汽车之家

『宝马2002 Turbo』

  一提到宝马3系肯定是你很快会想到的一款产品,作为宝马的重要符号之一,3系的历史可以上述至上世纪60年代,1961年宝马1500车型正式投产,虽然造型紧凑设计极具流线感,但它似乎并没有过分展示出运动属性,直到1968年宝马2002(E20)诞生,以及后续1974年宝马2002 Turbo推出,这个以飞机发动机制造而闻名的巴伐利亚汽车制造商,便开始在运动属性上一发不可收拾。

汽车之家

『第一代宝马3系E21』

  1975年第一款被命名为宝马3系(BMW 3 Series)的E21诞生,并接替宝马2002开始继续在入门级豪华车市场竞争,更锐利的线条,更运动的车型以及霍夫迈斯特弯角,都对世人宣布运动性已经成为宝马的天性。至此3系开始了自己四十余年的历史。后续的产品当中无论是诞生了初代宝马M3的E30,还是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E36,都在世界范围内为宝马打下了坚实的运动基因。

汽车之家

『华晨宝马3系E46』

  1998年,宝马正式发布第四代3系E46,随后在千禧之年发布高性能型号新一代宝马M3,伴随着那个年代极品飞车游戏的流行,E46成为了众多年轻少年心中的梦想之车。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华晨宝马正式开始投产E46,为宝马在中国市场开启了新的篇章。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05款 325i 领先型

『华晨宝马3系E90』

  2005年,宝马历史上最著名设计师克里斯·班戈带领团队在打造出疯狂的7系(E65)、5系(E60)、6系(E63)之后终于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入了新一代3系E90,班戈将3系打造成拒绝平庸的产物,我们看到了尺寸更大,更动感的一代宝马3系,同年9月E90正式落户华晨宝马并在中国上市。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13款 328Li 豪华设计套装

『华晨宝马3系长轴距版F35』

  在克里斯·班戈卸任宝马设计总监之后,新任设计总监阿德里安·范·霍伊顿克带领团队开始为3系进行“瘦身”,2012年新一代3系F30正式发布,线条更加简洁流畅,同时引入了更多时尚元素。同年代号F35的3系长轴距版在中国发布,并继续由华晨宝马进行生产。2018年巴黎车展,众所期待的新一代3系G20正式发布,在随后的2019上海车展上,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新一代宝马3系长轴距版G28正式亮相。

● 竞品分析:

一汽-大众奥迪 奥迪A4L 2019款 35 TFSI 进取型 国V

北京奔驰 奔驰C级 2019款 改款 C 260 L 4MATIC

  豪华中型车市场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使得这里成为了豪华品牌的必争之地,随着阿尔法·罗密欧Giulia、捷豹XEL、凯迪拉克ATS-L等竞品的加入,宝马3系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新一代3系的推出可谓恰当好处,其主要竞争对手奔驰C级和奥迪A4L仅处于中期改款阶段,所以很难对迎来换代的3系造成过大的威胁。

同时潜在威胁的凯迪拉克ATS-L即将停产,阿尔法·罗密欧Giulia暂时不提供国VI排放车型。短时期来看,新一代3系的产品力将在市场当中成为标杆。但同时,由于该市场当终端优惠过大,所以可能会使得部分潜在消费群体面对刚刚上市的新一代3系选择持币待购。

● 全文总结:

华晨宝马 宝马3系 2020款 325Li 首发版

  运动性,作为宝马品牌的精髓,新一代3系将这一精髓带往了更高的层级。豪华感,作为宝马曾经的短板,新一代3系终于迎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舒适性,作为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3系长轴距版车型,后排设计上的用心是显而易见的。诚意,是我对新一代宝马3系的评价。虽然当下的汽车消费者市场仍然处于负增长阶段,面对车市寒冬,车企需要的不单单是产品力爆表的产品,更需要带着诚意与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透彻科技——照亮未来的车头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